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产集体发力!AI眼镜摆脱“索尼依赖”,视觉摄像头才是未来?

2025-02-19 17:52
雷科技
关注

AI视觉摄像头是智能眼镜的“眼睛”。

索尼在 AI 眼镜的王座,开始动摇了。

Ray-Ban Meta 的市场成功、AI 带来的全新叙事,都让 AI 眼镜正在成为消费电子市场的全新战场,甚至被称为「百镜大战」。

这场竞争中,AI 眼镜配备摄像头几乎成了一个共识,除了界环 AI 音频眼镜等极少数产品,绝大部分已发布以及爆料中的 AI 眼镜,都默认配置了摄像头,以便提供影像拍摄以及基于 AI 视觉的功能。

但在核心的 CMOS 图像传感器上,索尼的 IMX681 几乎是目前所有 AI 眼镜的默认选择——Ray-Ban Meta 到 雷鸟 V3,再到李未可 View、Rokid Glasses,甚至将在年内推出的三星、小米 AI 眼镜,几乎清一色采用了索尼 IMX681。

SCR-20250217-qnba.png

雷鸟 V3 商品页,图/雷鸟创新

然而就在上周,中国机器视觉网报道了韦尔股份(旗下有 CMOS 厂商豪威)成功拿下亚马逊 AI+AR 眼镜项目的消息。

这周,行业媒体 XR 研究院也爆料出,有两家中国企业成功研发出面向 AR/AI 眼镜的新型 CMOS 图像传感器,参数性能上甚至优于目前 AI 眼镜普遍都在采用的索尼 IMX681。按照透露,这两家企业是:

豪威和思特威。

对于豪威大家都不陌生,旗下产品在手机 CMOS 领域已经被小米、华为应用到了最新旗舰机型的主摄上。前几天,虞仁荣因“松弛感坐姿”走红网络,他治下的韦尔股份,正是豪威的母公司。2019年,韦尔股份以152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芯片生产企业北京豪威,一跃成为中国最强的CMOS芯片厂商,而CMOS图像传感器也成为韦尔的核心业务。

至于思特威,作为 CMOS 厂商也活跃在手机市场,在 2023 年全球手机摄像头 CMOS 出货量上仅次于索尼、三星、格科微以及豪威。

nimg.ws.126.jpg

图/潮电智库

不过在 AI 眼镜上,豪威和思特威面对的是在事实上处于技术垄断的索尼。

索尼 IMX681,曾是AI 眼镜的「标配」

为什么索尼 IMX681 能在当下的 AI 眼镜市场占据统治地位?核心还是在于它适配了这一品类的需求:足够小、功耗低,还有足够好的拍摄质量以及成熟的开发生态。

先拿尺寸来说。从 Ray-Ban Meta 的官方资料来看,索尼 IMX681 像素排列为 3024x4032(比例为 3:4),像素数达到了 1200 万,再加之像素间距(及大小)为 1 微米,可以得出 CMOS 宽边长度应该略大于 4.032mm,长边长度应该略大于 3.024mm。

SCR-20250217-nntv.png

Ray-Ban Meta 官方资料提供的技术参数,图/Ray-Ban

而按照雷鸟创新的说法,传感器(IMX681)的大小约为手机摄像头的 25%。这也符合我们大体的估算,现代手机主摄 CMOS 通常在 1/1.3 英寸到 1/1.5 英寸之间(长宽约为 9mm × 7mm),而 IMX681 传感器明显要小得多。

与此相对的是,AI 眼镜的电池体积受限,功耗控制至关重要。IMX681 采用背照式堆栈工艺(BSI Stacked),优化了能耗管理,相比手机级 CMOS 传感器更节能。低功耗的 CMOS 也能降低 AI 眼镜整体的发热问题,避免眼镜佩戴时因发热而影响体验。

此外,IMX681 还有不错的 HDR 支持以及用上全局快门(Global Shutter)技术。

AI 眼镜用于 AR 体验、物体识别时,经常需要拍摄运动物体,全局快门能避免传统滚动快门(Rolling Shutter)带来的运动畸变问题。用于实时场景识别(OCR、手势检测、人脸识别等),全局快门也能可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 AI 算法的处理。

但 IMX681 的优势,并不只在技术规格上,还在于索尼在智能手机上早已构建的影像生态,以及它与骁龙 AR1 平台的深度适配。

20241112135944图片2.png

雷鸟 V3,图/雷鸟创新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年前刚刚推出的雷鸟 V3 AI 拍摄眼镜,核心配置上采用了骁龙 AR1 Gen 1+索尼 IMX681 的组合,同时搭配手机厂商常用的虹软算法,直接给出了一个相当不俗的影像表现。

索尼慢悠悠前行,国产厂商快步迭代

但这种局面可能将被彻底改写。

一方面是消息指出,豪威、思特威研发出来的新一代 CMOS 至少在性能参数上超越了索尼 IMX681。IMX681 再好,也终究是前几年研发的产品,而 AI 眼镜正处于从小众探索走向大众消费的关键阶段,用户对影像质量、AI 计算能力、续航的需求正在升级,厂商们需要新的、更强的解决方案。

当索尼的技术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挑战者的机会就来了。

另一方面是在成本和配合度上。一般来说,采购索尼高端 CMOS 的成本都不低,而国产厂商的一大优势就是更低的价格,通过更强的性价比来扭转市场格局。并且不同于索尼这类国际巨头,国产供应链厂商也被证明更看重终端厂商的需求,更愿意与终端厂商共同「定制」产品。

54542121221231.jpeg

光影猎人 900 对应的就是豪威 OV50H,图/小米

当然,最好的证明还是订单。尽管在先前路透社的报道中,亚马逊的 AI+AR 眼镜主要是面向自家的配送员,用以提升配送效率,但至少在与索尼的竞争中,豪威已经初步拿下了一局。

不过正如前文所提,索尼的生态优势也是国产 CMOS 厂商需要越过的一环。

得益于智能手机时代长期占据高端市场,索尼 CMOS 几乎称得上移动影像的标杆,甚至是用户选择手机的关键「参数」之一。这也让索尼在影像 ISP 调校、算法优化、开发者适配等方面积累了庞大的经验。

也包括与高通骁龙 AR 平台的协同优化。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普遍采用索尼 IMX681 作为 CMOS 图像传感器,AI 眼镜还普遍采用了骁龙 AR1 Gen 1 作为计算平台。

而这些都意味着,在厂商采用骁龙 AR1 方案时,不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在影像优化上,就能获得相对成熟的影像体验。对于 AI 眼镜厂商来说,这是一条稳妥且快速的开发路径。

AI视觉摄像头定未来:AI 眼镜的“眼睛”?

事实上,复盘 Ray-Ban Meta 的成功,不难发现除了基础体验的大幅优化,很成功的一点就集中在 Ray-Ban Meta「摄像头」的优化和使用场景扩张上。

通过摄像头,Ray-Ban Meta 用户可以用更好的画质,随时随地无感地记录画面,并且无缝地分享到社交网络上。通过摄像头,Ray-Ban Meta 用户还可以随时随地基于现实世界与 AI 进行对话。

https___hypebeast.com_image_2024_04_28_meta-ray-ban-ferrari-limited-ediion-smart-glasses-release-info-002.jpeg

Ray-Ban Meta,图/ Meta

如果说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是让用户「随时拍」,那么 AI 眼镜的影像能力则是让用户「无感拍」。它的价值在于解放双手,让拍摄变得更加顺畅自然。这也是 Ray-Ban Meta 能够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 AI 眼镜的核心因素——第一人称视角+社交分享,使得它在短视频时代具备了天然的传播优势。

在大量的体验和评测视频中,「头上长摄像头」也是 Ray-Ban Meta 最核心的产品认知。

影像拍摄只是 AI 眼镜摄像头的一部分价值,更大的潜力在基于摄像头的 AI 视觉能力——即摄像头不仅仅是记录影像的工具,而是 AI 眼镜理解外部世界的「眼睛」。

没有摄像头的 AI 眼镜,在本质上更像是在眼镜中集成了 AI 耳机,只能被动接收指令。而配备摄像头的 AI 眼镜,则具备主动感知环境的能力,这直接决定了 AI 眼镜能否提供真正的智能交互体验。

2024111905542243.jpg

图/ Rokid

这一点在 Ray-Ban Meta、Rokid Glasses、雷鸟 V3 这些 AI 眼镜上已经有初步体现,基于 AI 视觉,AI 眼镜不仅能够作为「百晓生」解答人类关于真实世界的好奇心,也能提供无感的 AI 实时翻译体验。

诚然,AI 视觉的实际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挖掘。但不可否认的是,AI 眼镜要真正成为日常佩戴的「智能设备」,摄像头几乎必不可少,而 AI 计算适配能力,可能也会比拍摄能力越发关键。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从本质出发,摄像头对于 AI 眼镜上并不仅仅是一个承载拍照和录像的影像组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 AI 眼镜能否真正成为「智能设备」的关键分界点:

没有摄像头,AI 眼镜就只是一个「带耳机功能的眼镜」,或者说佩戴在脸上的语音助手;有了摄像头,它才具备环境感知能力,才能在 AI 交互、AR 体验、智能识别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4bf334a2e171959d23b1dc5c50881d2d.png

界环 AI 音频眼镜做的,AI 耳机也能做,图/界环

换言之,当摄像头的功能从影像记录拓展到 AI 视觉,它不仅是用户拍摄的工具,更是 AI 感知世界的关键。

而国产 CMOS 厂商打破索尼技术垄断的意义,也远不止于提供了一个新的影像传感器选择,更是直接改变了 AI 眼镜核心零部件的「供给」,更多、也更好,在 DeepSeek 借助开源力量被所有人拥抱的当下,一起推动 AI 眼镜在终端产品上的体验优化。

在这个角度看,从索尼一家独大,到多家厂商竞逐,这不仅是市场和技术演进的必然,更可能成为 AI 眼镜迈向更广泛市场的关键节点。

       原文标题 : 国产集体发力!AI眼镜摆脱“索尼依赖”,视觉摄像头才是未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