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4年AI影像火了!好照片唾手可得,但摄影也在被摧毁?

2025-01-03 17:22
雷科技
关注

AI影像虽好,但不能滥用。

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

“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原生AI应用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被AI重构。

AI成了科技创新的“魔法棒”,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12月, “雷科技·年度”专题重磅上线,其中“聚焦2024”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瞭望2025”将“剧透”科技产业2025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敬请订阅关注。

24年,计算摄影概念风靡,影像成了AI应用的主战场,不论是原生相机上应用AI技术去做调教,抑或颇受用户欢迎的AI消除等AI影像应用,都表明,AI给影像打开了全新的一扇窗。然而,对于摄影师来说,AI影像的出现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AI影像让好照片“唾手可得”

 早期的AI摄影基本只体现在拍照期间,手机利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智能处理:当手机检测到用户在拍摄夜景时,会自动调整曝光、对比度、ISO、色彩饱和度等参数输出一张观感不错的照片;如果涉及到人像,还会着重优化人物的皮肤色彩和质感,让这张人像照片看起来更加自然。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早期其实大部分情况下AI反而会拖了后腿:过度美颜、无脑拉高亮度和偏色等情况层出不穷,效果是好了,但总给人一种「数码味」,跟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场景完全不同,导致不少用户基本都是到手就关闭AI影像功能。

 如今,手机上的AI影像进步飞快,其算法已自然到普通用户难以察觉的程度,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AI后期功能,例如AI消除杂物、AI消除人群、AI去反光、AI重新构图、AI风格化学习等,大大提升了用户出片率和后期速度。

 

微信图片_20241220000512.png

(图片来源:OPPO官方)

例如OPPO上的哈苏人像模式,就是结合AI对人物头发和服饰的绒毛都做了清晰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提升了手机对物体的精准“拿捏”;再比如华为的XD Motion运动引擎,也是通过AI将多张图片合成,最后实现高速闪拍的能力。

 这些操作对于摄影老手来说算不上高难度,但对于小白来说,既能提升出片率,又能激起拍照欲。

以小雷自己经常使用的软件Capture One为例,作为一款专业后期软件,其提供了丰富的参数调节功能,但对于小白用户来说,想要完全熟悉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后期也要花不少时间实践。

 但从23年开始,Capture One就加入了各种AI功能,早期还只是加入一些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度等手机上早有的简单功能,但随着大模型的成熟,它逐渐加入了自动「去灰尘」、「梯形矫正」、「调节高动态范围」等功能,虽说依旧算不上是高技术功能,但确实帮助小雷省了不少时间。

 

微信图片_20241231021641.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去年11月时,Capture One上架了一项名为「智能调整仿色」的新功能,你只需要在网上任意选择一张图片并将其设为参考图后,软件就会根据参考图的色彩、曝光度、动态平衡等一系列参数自动帮你“粘贴”到你想要处理的图片上,不但省去了复杂的后期步骤,而且还丰富了后期思路。

 

录屏2024-12-30 16.34.32.2024-12-30 16_38_41.gif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除了Capture One,Adobe中的PS、LR也加入了不少AI功能,其目的都是帮助摄影师更快地处理完一张又一张照片。

 但是,这真的好吗?

 AI影像是一把双刃剑?

 过去手机摄影赛道比拼是感光元件、镜头模组、色彩还原与成像素质的对擂,而传统摄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瞬间复刻。

 自从AI大模型拥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后,手机厂商便认为AI同样可以提升照片质量,这一升级与硬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单纯依靠计算来改变照片的原本信息。

举个例子,如今的AI影像可以理解为你坐在一台AI图片生成器面前,输入各种指令后就能得到一张想要的图像,只不过在手机摄影中演变成了内置算法下达的指令,而AI则会根据指令再重新生成一张图像。

这一点在手机影像上的AI长焦特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旗舰手机都宣传自己搭载了AI长焦技术,能够用AI算法还原画面中缺失的细节。

但AI不是万能的,它也会出错。雷科技之前曾对四台影像旗舰专门做过长焦方面的评测,当手机的放大倍数来到60倍后,几台手机的画质表现确实不错,但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虚空补图”的情况,多少有些画蛇添足。

微信图片_20241231010638.png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此外,AI技术的普及还可能导致摄影出现同质化,因为相同的AI算法往往会产生相似的图像效果。前文也曾提到,现在不少软件已经有了仿色以及仿风格的功能,小雷很难定义这到底是方便了摄影师,还是束缚住了他们的灵感,如果人人都滥用AI技术的话,那么摄影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让小雷有些后怕的是,AI在图像生成方面的能力也已经逐渐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只要训练到位,它甚至能生成以假乱真的人像、风景或艺术作品。假若从业人员长期滥用AI,那它对于整个摄影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AI正在重新定义摄影

 如今充斥着大量AI技术的手机影像确实让普通人拍摄好照片的门槛降低了,更多人通过手机的日常记录,有更好的回忆,他们不需要完全懂摄影,但是在翻看相册的时候,有了更好的回忆。单从这一点看,AI给手机影像带来的反馈是正向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另一方面,在AI影像中,算法发挥威力的前提是硬件足够强大,传感器与镜头等组成的光学方案决定了手机得到什么基础内容,这是一切的基石。如果没有光学,AI影像就成了AI生成。

888037b434a94a1c80bb803ab2400133.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AI影像与光学影像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AI算法主导的影像时代来临,一定会有更多厂商基于算法需要去反向定制影像芯片甚至传感器等硬件,进而达成软硬件、传感器与AI算法的全链路协同,推动影像的功耗、效果到达新的水平,进而不断缩小与微单甚至单反的差距。

AI让手机摄影变得更简单和有趣,每个人都可以简单地进行更专业的摄影,这是AI影像的核心价值。

未来,AI如果能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本地训练,做成“养成式相机”实现“千机千面”,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比如说用户日常拍摄的照片以暖色调图片偏多,那么相机的默认色温就偏暖一些;同一场景拍摄的一组不同曝光照片,最终用户删除了大量亮度较暗的废片,那么手机的成像风格就会变得偏亮一些;如果用户日常经常拍摄超广角风光,则默认进入相机APP就是超广角模式+鲜艳色调等等等等,这样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都会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

 这才是AI影像应该给我们带来的反馈。

       原文标题 : 24年AI影像火了!好照片唾手可得,但摄影也在被摧毁?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