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虹膜识别开启“确认眼神时代” 识别身份更有保障

基础难题已攻克虹膜识别须提升用户体验

据美国智库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的《生物识别的未来The Future of Biometrics》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份额为18%,虹膜识别份额为7%。由于虹膜识别的优势明显,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但也有观点认为,虹膜识别存在一些技术挑战。比如,虹膜识别难以将图像获取设备的尺寸小型化;设备造价高,无法大范围推广;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等等。

对于这些难题,目前关于虹膜成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距离达到虹膜成像好用这一标准还有差距,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进一步让它的用户体验更加良好;其次,关于虹膜设备造价高的问题,随着产业链、光学镜头、硬件设备的发展,要跟指纹、人脸相比,虹膜只是应用范围小,价格就显得高。当使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讲成本,不说售价,那么虹膜和指纹、人脸(的造价)都是同一水平的。关于镜头产生图像畸变,在设计整个虹膜成像光学系统时,把这一套都考虑进去,成像畸变在光学系统设计阶段已经很好地解决。

中国尚无大规模全民采集虹膜应用场景受限

中国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全民采集虹膜,这是致使虹膜识别应用场景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虹膜数据库,很多场景将都可使用虹膜识别。虹膜识别应用到消费级领域,需要做好用户体验。

但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还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虹膜识别发展至今,存在两大问题,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已应用到身份证中,国家有数据库、公安部也有数据库,可以做大规模比对,虹膜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数据库,推广使用方面存在限制。

任何一项技术,从研发到走入市场应用,均涉及到设备成本。如果应用到安防类设备上,虹膜识别的成本与指纹、人脸是同一水平,只是市场规模小,可能销售的价格相对高一些,随着销量提升,售价会很快降下来。

针对虹膜识别在消费级市场中移动端的应用,涉及更多的是产业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手机厂商要有意愿将虹膜加进手机,要清楚加了之后到底用于什么功能,如果只是为了解锁,使用指纹、人脸足够,已经可以保证安全性、便捷性。

如果用做支付,要由腾讯、微信、支付宝来牵头做,要和高通、海思、展讯等这样的芯片厂商合作,从底层保障支付安全性,因此这需要一套产业链从上至下各个环节使虹膜识别的应用变成现实。

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虹膜识别将有更多用武之地。物联网的发展带动各个物联平台的计算能力也在提高,通讯能力、安全性也在提升,在这种满足基本的各种物理条件保障的前提下,人们通过物联网,希望随时随地,能得到针对自己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