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光学网视点】:光学行业5月份热点聚焦
十二、陈创天荣获2013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Laudise奖
近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创天荣获2013年度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的Laudise奖,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国际晶体生长协会首个最高奖。
据了解,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每3年评奖一次,最高奖有Bronk奖和Laudise奖两个奖项,其中,Bronk奖奖励理论贡献者,Laudise奖奖励实验和应用贡献者。陈创天院士此次荣膺Laudise奖,即奖励他在非线性光学晶体发现方面的贡献。
年近八旬的陈创天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提出的“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获中外学术界很高评价,该理论解释了各种主要类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已被中外同领域科学家逐渐接受并成功用于指导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研究。
陈创天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和合作者一起还相继发明了被誉为“中国牌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晶体BBO、LBO。经过20多年努力,他和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并发明棱镜耦合技术,率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
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中科院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2008年启动,陈创天院士担纲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到2011年10月,已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等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使中国稳居深紫外技术领域国际领先地位。
陈创天院士: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开拓者”
陈创天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主要靠三点:“第一,是国家的长期坚持,不急于求成。晶体材料的研究从未中断,一直延续下来。第二,是晶体材料领域的科学作风好,不功利。晶体材料是实用科学,以应用、拿得出有用的材料为目的,在这个领域很难弄虚作假。第三,是中国晶体界的团结合作。”
2004年,陈创天在访问母校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时,回忆起在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的日子,曾感慨地说:“搞科学,需要付出一辈子的心血。要达到科学研究的顶峰,就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甘心过清贫寂寞的生活,不要为金钱所诱惑,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努力创新。”于是,有记者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称为陈创天院士成功的金字口诀。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1937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斗门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8年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合作发现了β-BaB2O4(BBO)、LiB3O5(LBO)、KBe2BO3F2(KBBF)和K2Al2B2O7(KABO)等非线性光学晶体。与他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Nd:YVO4激光6倍频谐波光和Ti:Sapphire激光5倍频谐波光输出。
详细请点击: 陈创天荣获2013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Laudise奖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CIOE中国光博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