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脉冲
-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之五十七 基于凹凸多通腔体的光谱展宽与脉冲压缩
高能量、窄脉宽、高峰值功率的超快激光在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阿秒科学、THz和X射线光源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为了产生宽度小于 100 fs、甚至短到少光学周期量级的飞秒脉冲,往往需要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其主要可分为光谱展宽和色散补偿两部分
光学 2024-10-16 -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之五十四 基于多薄片的绿光脉冲压缩技术
超短波长的相干光源对于原子和分子系统、先进纳米材料、等离子体和生物成像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该波段产生的技术之一是高次谐波产生过程,它涉及到从飞秒激光器或光参量放大器到极紫外(EUV)或软X射线频率的紫外-可见-红外脉冲的波长转换
-
小米13 Ultra DXOMARK影像评分出炉:140分 不如小米11 Ultra
快科技6月8日消息,今天知名评测机构DXOMARK给出了小米13 Ultra的评测分数——140分。这个成绩比前代小米12S Ultra略高一些,但是仍远远低于其他竞品在榜单上的位置,比如目前华为P6
-
光学经典导读之四 Ultrafast Lasers 第四章 非线性脉冲传输
Ultrafast Lasers是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Ursula Keller教授于2021年出版的最新著作。Keller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物理,这本书是她近30年研究与教学的总结。该书共有12章,全面介绍了超快激光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激光技术和实际应用
-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之二十 高效非线性压缩薄片振荡器脉冲
目前少周期量级的脉冲产生主要基于后置压缩的高功率、高能量的超快光参量放大系统。这种光参量放大少周期系统装置复杂、昂贵,而且仅限于kHz重复频率。尽管高功率多MHz重复频率系统在提高(时间分辨)光谱应用
-
高能量少周期脉冲的压缩技术
超快科学需要稳定的高能少周期光脉冲。要在时域上获得足够短的脉冲,就要求其光谱足够宽。高能量少周期脉冲一般通过脉冲压缩的办法产生,有两种常用途径:(1)对入射脉冲进行光谱展宽后利用色散器件进行时域压缩;(2)脉冲自压缩
-
美研究团队开发出可集成在芯片上的智能光脉冲“整形器”
美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集成在芯片上的智能光脉冲整形器。神奇的是,这一设备输出可以自动调整到用户具体定义的目标波形,而且技术和计算要求都非常低。
-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之十六 利用多通腔压缩产生高功率少周期脉冲
高功率、少周期驱动激光器可以应用于电子加速、极紫外相干衍射成像和瞬态吸收光谱以及孤立阿秒脉冲的产生。目前少周期光源的获得主要有参量放大或者利用空芯光纤进行非线性压缩这两种方式,但二者都无法获得千瓦量级的少周期激光光源
-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之七:色散交替介质中的超连续谱产生及脉冲压缩
当高强度的超快光脉冲在光纤和集成波导中传播时,通过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可以产生相干的超连续谱。由于色散的存在,超过一定传播长度后,光谱展宽逐渐停滞,需要增加输入峰值功率才能进一步展宽光谱。Haide
超快非线性光学技术 2020-08-17 -
多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之九:通过可编程的超连续谱脉冲实现无标记组织病理学
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处理组织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过程,会导致所得图像变形伪影且某些生物信息缺失,这对于医生对图像的观察和解释都会造成影响,并且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非线性光学显微镜,通过不同的激发光能实现不同的非线性成像过程
多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 2020-08-16 -
光脉冲可实现无能耗超快计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5日报道,科学家已经创建了用光脉冲代替电力进行超高速计算的方法,新方法使用磁铁来记录计算机的数据,几乎没有能耗,使人们能在不支付高额电力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快的处理速度。
-
DxOMark出错了? LG V40 ThinQ相机评分提升至94分
近日,DxOMark紧急发布了一则关于LG V40 ThinQ后置相机评分出错的消息,据消息显示,LG V40 ThinQ的曝光评分从此前的83分提升至88分,拍照评分从96分上升至98分,因此LG V40 ThinQ的综合成绩从93分增加至94分。
-
华为P30 Pro前置摄像头评分公布:89分,位列第四
4月15日,权威影像评测机构DxOMark公布了华为P30 Pro的前置摄像头成绩。根据DxOMark网站信息显示,P30 Pro前置摄像头得分89分,位列前置榜单第四名,仅次于三星S10+、三星Note9和谷歌Pixel3之后。
-
十倍光变要来?OPPO骁龙855新机跑分曝光
1月14日消息,OPPO宣布将于1月16日举办“OPPO 2019未来科技沟通会”,海报主题为“十所为见”,外界猜测OPPO可能会带来十倍光学变焦技术。
-
单一小分子材料能发出多重荧光
记者29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先进材料研究院黄岭教授和刘志鹏副教授与南京大学沈珍教授合作完成的这一成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发光理论的认知,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最新活动更多 >
-
11月起立即报名>> 光电类专业2025年秋季空中双选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