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考成绩公布选专业:盘点开设光学专业的211工程大学【一】
法学、生物科学……2009年高考,这俩专业都是当年的热门专业,报考十分火爆。如今四年过去了,这些昔日的报考热门专业,今年找工作时却遇冷了。
PLC光无源器件技术的现状
平面光波导PLC是英文Planar Lightwave Circuit的缩写,是平面光波导技术。早在几年前,平面光波导技术就能够使光子在晶圆中传输,并已在WDM系统中广泛应用,主要是阵列波导光栅(AWG)复用/解复用模块。
走进中科院上海光源 第四代光源装置即将动工
在这个硕大的圆形装置中,注入器提供电子束并使其加速到所需能量,电子束以接近光速在闭合环形的真空电子储存环中运行,并在磁场作用下放出同步辐射光。
基于CCD成像技术的绿激光反狙击系统设计
本文为解决反狙击中主动探测、准确干扰等问题,根据“猫眼效应”和新的干扰机理设计了基于CCD成像技术的绿激光反狙击系统。
“聚合物欧珀”新材料拉伸可变色
Jeremy Baumberg是英国剑桥大学纳米光子中心主管,他说:“你并不需要不同的印刷墨水。你可以使用同一种颜色,在你打印期间,这些墨水就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日本罗姆与清华大学就光学器件等主题开展合作
罗姆和清华合作起于六年前,早在2006年4月,清华大学就与罗姆围绕最尖端技术的研发签订了“产学合作框架协议”,以“运用光子技术开发生物传感结构”为开端,涉及LSI和半导体元件、光学元器件和模块、生物传感等广泛主题,开展了共同研究和技术交流。
基于SC3技术平台的科锐XLamp光学设计技术
科锐XLamp XB-D LED和XT-E LED基于科锐最新的SC3技术平台。SC3技术的核心是新一代碳化硅DA(Direct Attach)芯片,具有更高的光通和光效及更好的可靠性。
光学隐形不再是科幻 OFweek盘点隐形斗篷技术
在风靡全球的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中,主人公哈利?波特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会披上一件“隐形斗篷”,瞬间遁形,羡煞无数读者和观众,他们还将这件隐形斗篷选为“最想要拥有”的魔法宝物。
3万吨聚酯薄膜收益阴霾:行业迅速扩张产能过剩
2007年国内产能仅为67.2万吨,到2010年已猛增至100万吨,预计2012年达到187万吨,同比增加87%,占全球总需求量的50%,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酯薄膜生产基地。
中国载人航天功臣:电科三十四所
三十四所主要从事光通信系统、光网络技术、光通信整机、光学无源器件、光通信测试仪器、医疗仪器、以及结构设计和工艺研究,并且承建各种光纤通信系统工程。
谷歌眼镜芯片级拆解(图文)
Catwig最近拆解了Google Glass,它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如果将主体与普通眼镜配合,发现一些传感器功能体验不太好,但是将Google眼镜主体与我们常戴的眼镜整合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光污染监测市场空白 亟待开发监测仪器
然而,除了法律上的空白,在监测仪器领域,同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与光化学污染领域仪器的开发截然不同的是,在光污染这一领域的专业监测仪器的开发,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共病。
“光纤之父”高锟:梦想用光取代电子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成功地研制出光纤。1972年,这家公司研制出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1982年,光纤的第一个商业系统在英国和美国正式运行。
光学薄膜的特性原理及分类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当今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并且伴随“中国制造”的发展,光学制造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方兴未艾,发展迅猛异常。
谷歌眼镜会永久性地改变这几个行业
当用户在完成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谷歌眼镜可以将新的信息直接投放到用户眼前。这显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很多行业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光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发展浅析
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光学领域最早由Arthur Kingston开始他于1934年取得了注射成型塑料透镜的专利并将其用在了照相机中。
揭秘谷歌眼镜的梦工厂:Google X
最新的谷歌眼镜几乎与一副普通眼镜的重量相同,而且外观更加不显眼。这款产品目前只面向开发者,造价1500美元,在佩戴者右眼上方内置有一个高清显示屏,可以拍摄照片和视频,显示电子邮件,但会让佩戴者遭到取笑。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览会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航技术研究院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专家)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光电展览会”定于2013年6月25-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上海光源:释放自主创新光芒
它是一台世界先进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总投资计划12亿人民币。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的电子储存环电子束能量为3.5GeV(35亿电子伏特),仅次于世界上仅有的3台高能光源(美、日、欧各1台),居世界第四。
北师大光学专家刘大禾的创新之路
1992年,他以交换学者的身份,被公派至加拿大Laval大学光学中心从事光学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刘大禾产生了改变研究方向的想法,直到1994年,受到美国德 克萨斯 A&M大学的邀请,他才真正开始了在布里渊散射领域的研究。
资讯订阅
-
消防水鹤监测系统方案
2021-01-07
-
手机需要点胶的原因
2020-12-23
-
什么是颜色传感器?什么是色标传感器?两者区别
2020-12-21
-
自动光学检测AOI是PCB制造行业的关键技术
2020-12-14
-
机器视觉在FPC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0-12-07
-
点胶技术在电子行业的延伸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