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的领舞者

      1972年至今,姜德生一直在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和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将这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培育成材,而同时,他也用自己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无数荣光。

    上世纪70年代,光纤作为光信号传输的特种材料,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光纤领域的产品基本被国外垄断。那时,基础物理教师姜德生敏锐地觉察到,使光纤集传输和传感于一体,必定开辟一个新领域。从此,他与光纤传感结下不解之缘。

    姜德生清楚地记得,我国第一台光纤风压传感器的研制过程。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层建筑开始兴起,国家迫切需要高层建筑在台风下的风载荷数据。克服重重困难后,他终于研制成功光纤风压计。1981年8月,广州白云宾馆。光纤风压计与全国几十家知名单位研制的产品同台献技时,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技艺,成为全场唯一不受电磁干扰的产品。

    首次成功,给姜德生带来极大的信心和无限的遐想。从此,他在该领域的突破接踵而来。

    新型光敏材料是光纤传感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我国在该技术和产品上长期受制于人。上世纪90年代末,姜德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体高温辐射材料、氧化敏材料、温度光敏材料等5类新型光纤传感敏感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

    同时,姜德生抢占光纤传感技术制高点,攻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发展的两个关键瓶颈,实现了大容量多点分布式检测和远距离信息传输。其中,自主创新的光纤材料微加工技术,为我国独家所有。

    姜德生对于光纤传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带有产业化基因。现在,他挂帅的武汉理工大光纤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已超过一亿元。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安翔隧道、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国家四大战略储备油库,许多水利、交通、电力、港口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中,都使用着他们的安全监测设备。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姜德生认为“胜在交叉”。他说:“我们在单个学科,条件都不如人,但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整体研究上形成特色,占据优势,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姜德生正进行的最前沿研究,是微型传感器,能用于医疗、生物等领域。目前他们已完成的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细小的光纤上打上1微米的孔,装上敏感材料后,能用注射器注射入人体,做检查。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