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光谷"驭光而行--探寻东湖高新区产业集群成因

2007-04-09 09:05
来源: 山西日报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围棋棋盘,那么武汉无疑就是这个棋盘的“天元”;而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中国光谷”———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是“天元”位置上最具活力熠熠生辉的一颗棋子。

  从2000年“光谷”概念的提出,到如今一个庞大激光产业群的形成,短短7年间,“中国光谷”迅速崛起,领跑我国激光产业,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强力挺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行列。

  作为与三峡工程、武钢、二汽等量齐观的又一“湖北名片”,目前“光谷”已积聚企业8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5家,过10亿元的企业8家,过30亿元的企业2家。3月28日,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在畅谈“光谷”成因时说,“光谷的发展有三条经验:一是开发区良好的环境,二是鲜明的产业特色,三是技术创新的强劲推动。”

  搭建企业创新平台

  “光谷”坐落于武汉市东南部,位于三湖(东湖、南湖、汤逊湖)六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马鞍山、伏虎山、狮子山)之间,道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湖光山色形成了“光谷”独特的自然风貌。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创业环境更好。2005年,美籍华人夏磊博士带着新技术在“光谷”开办公司,他做出这个决定只花了6个月。他说,“光谷”环境好,创业氛围浓,在这里开创新事业,天时、地利、人和。

  “光谷”曾诞生国内首个企业孵化器。而今,在全国高新区内,“光谷”已建成面积最大的创业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夏磊这样的创业者。光谷创业街是全国首家创业人社区,2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内,400家企业共一条街。目前,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创业街等各类孵化器的孵化面积已达40余万平方米,不同的创业者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适宜的“舞台”。据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夏亚民介绍,刚刚成功为“神六”提供有关设备的楚天激光、中地软件等企业,就是“光谷”孵化器的“毕业生”。

  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普遍会遭遇资金“瓶颈”。对于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通过导入风险资本、发行企业债券、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融资,实现科技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截至2006年底,已有15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超过67亿元,带动资金200余亿元,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光谷板块”。

  今年,“光谷”在创优环境上,再次抛出大手笔,将投资28亿元为富士康兴建相关配套设施。2006年12月14日,“光谷”与全球光电巨头富士康成功联姻,一期投资10亿美元的电脑项目现已启动,3年后,富士康将视回报情况,追加30亿美元投资,累计投资有望达到40亿美元。为了能把这一建国以来堪与神龙汽车、中芯国际项目相媲美的战略性项目留在“光谷”,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为富士康“量身”打造投资环境。

  这其中包括:改善园区道路交通设施;提供便利电力设施;解决配套服务的商场、菜场、医院、学校等设施,以满足其未来15—20万人口的大量人流、物流需要。李春明表示,这一切政府投资及富士康企业投资相当于再造一座中等城市。

  突出特色打造产业集群

  东湖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湖高新区在成为“中国光谷”前,也曾走过弯路。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区急于壮大自身实力,四处招商引资,在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全面出击。几年下来,发展实绩并不尽如人意。到2000年,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仅为252.4亿元,工业总产值213亿元,财政收入仅为6.27亿元。如何走上跨越发展之路成为武汉市、开发区决策层亟须破解的课题。

  当时,东湖高新区积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光电子研发力量,42所各类高等院校、56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巨大的自主创新潜能是全国其它开发区不可比拟的优势。200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抉择———变四处出击为突出特色,将基础雄厚的光电子产业做大做强,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01年7月,原国家计委批复东湖高新区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至此,武汉“中国光谷”拉开建设大幕。

  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光谷”经受住了全球光通信产业大调整的考验,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06年,“光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总产值8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6.15亿元。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300亿元,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光传输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并进入国际市场。回顾“光谷”的发展历史,夏亚民颇有感触地说,发展高新区,指导思想一是产业的集群要形成,二是每一个产业方向的产业链要形成,形成上下游产业互动、配套,企业在这里才能健康发展。“光谷”已确定了10个主导产业,与主导产业方向不符的项目投资再多也不要。

  李春明认为,中部地区高新区的发展不能机械地重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产业必须特色鲜明,什么都发展的结果是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自主创新成就快速发展

  “光谷”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加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提升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光谷”的创业者有这样一段名言:我们不仅要学会做面包,更要学会做面包机。学做面包,只能给人打工;学会做面包机,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才有发言权。

  “十五”期间,“光谷”充分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已集聚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个;企业建立研发机构240余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2万人。此外,在自主创新领域,武汉“中国光谷”还创下了我国激光产业的18个第一,一大批代表国际光电产业一流水平的新成果先后在“光谷”问世。据了解,2006年,“光谷”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400项,平均每天有7项发明专利诞生。位于“光谷”的武汉邮电科学院研发出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实用化光传输设备,1秒钟可以传输1000部DVD级电影。该院余少华博士的3项成果获准成为国际电联标准,世界通信产业首次在中国人划定的跑道上展开竞争。

  “光谷”的另一家龙头企业长飞公司成功研制出高水平保偏光纤。保偏光纤是特种光纤,西方国家一直限制对我国出口。长飞这一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规模化生产扫除了主要障碍。

  “光谷”也成为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地,目前已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专家称,“光谷”的发展改变了武汉市的产业格局,继钢铁、汽车之后,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武汉市新的主导产业。(张云)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